
(一)不断完善公路水路发展思路。始终将贵州交通运输放置于西部和全国的大视野大环境,紧紧围绕基本建成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目标,突出“加速通道建设、完善水陆路网、构建交通枢纽、提升运输能力、服务同步小康”,主攻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加快国省干线扩量提等、着力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加速推进内河水运发展,提升运输服务能力水平,加强交通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为全省“加速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按照以上总体思路,以“两会战一攻坚一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一是实施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以打通出省通道、增加省会城市至市(州)射线、连接县级中心城镇为重点任务,到2015年,形成15个出省通道、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规模达6100公里以上(其中建成5100公里),形成以贵阳为中心,覆盖全省、通达全国、内捷外畅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二是实施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加快构建“两主四辅”水运通道、适应经济发展的港口枢纽和便民水运体系,到2016年打通贵州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出省水运通道。三是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攻坚。以提升等级、扩大覆面、增加通道、完善实施为主要方向,全面加快断头路、资源路、特色路建设,促进县(市、区)域内联外通。到2015年,全省二级及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达到6500公里以上。四是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以公路上等级、路网趋优化、管养全覆盖、通行提能力、安全有保障、环境更优美、建成小康路为总体要求,围绕“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到2017年,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到2020年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公路、村寨路面硬化”目标。同时,着力发挥“公、铁、水、航、邮”等交通方式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强化筹资融资。探索推行“省市(州)共同出资、建设以省为主、运营全省统一”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组建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搭建高速公路融资平台;加快推动设立交通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增强高速公路投融资功能。为减轻政府性债务,加快推动招商引资,2013年举办首届高速公路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署各类协议20项1536亿元,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单次最大引资额度;通过BOT+EPC、BOT+EPC+政府补助、融资+合作建设等模式,全省已建、在建BOT项目18个1399公里、总投资1424亿元;多种方式融资到位762亿元,直接融资到位170亿元,首次实现零突破。二是突出用地保障。通过各方努力和争取,会战计划通车32个项目,共17085公顷建设用地获得国务院批复。利用临时用地解决控制性工程先行开工用地和料场、拌和场、弃土场用地等问题,利用农村公路指标开工施工便道,使项目推进不受影响。三是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做细做实前期工作,要求设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好田好土占用以及拆迁工程量,充分考虑农灌沟渠、人畜通行等民生问题,最大限度避免在施工阶段产生矛盾。坚持“征得了、拆得下、安得好、按期交、不出事”的原则,推行市(州)、县(市、区)长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征地拆迁政策和标准,基本做到了依法拆迁、快速拆迁、和谐拆迁。
(三)主动争取各方支持。一是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十二五”交通资金支持可达950亿元(含成品油税转移支付),是“十一五”的2.58倍,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近3年已补助资金627.4亿元(含成品油税转移支付),是“十一五”总和的1.7倍,争取总额连续两年排全国第2位;今年已争取交通运输部计划补助资金202.8亿元,同比增长45.8%,预计下半年还可争取48亿元,全年将突破250亿元。除将2251公里项目列入国高网规划外,新增1400公里为国高;部分省高作为国省道改造项目列入支持范围;普通干线公路调增1.63万公里,调整比例排全国第4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三年增加补助127.74亿元,占国家交通扶贫资金总量的11.6%。二是最大限度加强省际区域合作。加强和广西、重庆、云南等周边省市区的合作联系,推动我省公路水路出省通道互联互通,分别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签订了交通互联互通协议,公路水路省际大通道建设形成统一行动;与重庆市共同加快高速公路通道建设,确保2015年实现乌江全线通航的目标。与浙江交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交通产业、道路运输、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三是最大限度争取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支持。建立了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绿色通道、一站审批,简化流程、平行推进,部门会商、联合审查”机制,极大提高前期工作效率。各级政府将交通建设施工用电、用水、便道以及民事纠纷等作为“零阻碍”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优化良好施工环境。
(四)加大力度推动项目建设。一是狠抓动态调度。采取厅领导挂帮、现场会推动等方式强化调度,及时解决筹资融资、征地拆迁等关键问题,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强化项目推进情况的调度和分析研判,彻底纠正“开工不动工”、“今年完成去年任务”等不实行为。二是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科学调度人员、机械设备和材料,突破工程常规招标时序,实行工程平行交叉作业;对进度严重滞后的合同段,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联合施工,多措并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达32个2599公里,正在按计划加快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乌江航运建设工程、三板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等水运项目快速推进。
(五)狠抓工程质量安全。一是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坚持抓进度与抓质量并举,颁布施行全国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第一个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条例》,制定了《贵州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实施意见》、《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实施意见》和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全省交通工程质量安全形势稳中趋好。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出台了《贵州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及绿化工程、光面爆破、小型构件预制等标准化规定;落实“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着力精细化、常态化管理,狠抓隐患排查和规范作业,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防范质量缺陷和管理死角,不断提高了各项目驻地建设、施工工艺标准化水平,工程实体关键指标100%达到规范要求。三是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创建。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和安全红线,牢固树立思想防线和责任防线,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坚持“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理念贯穿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各领域、全过程,预防施工过程安全事故发生,严防施工工地厂房垮塌,坚决防止地方建设市政公路影响高速公路和桥梁的安全通行。
(六)全力建设廉洁交通。一是狠抓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严格落实惩防措施,探索构建与高速公路建设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系,制定实施了《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实行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十个严禁”和行业管理“五个不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速公路招投标及相关工作的意见》等一批制度,堵住设计变更、资金拨付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的漏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以案为鉴,将廉政监督防线前移,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共对4名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项目办、总监办主要负责人作出行政处分,将4个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列入黑名单;对141名存在失信行为的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和试验检测员作出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