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贵州沿河乌江轮船有限责任公司完成568个航次,运输量同比增长25.2%。
★2024年,沙湾码头完成吞吐量37万吨。
★2024年12月,乌江航运扩能工程(乌江渡-龚滩段)开工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将航道提升至Ⅲ级标准,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
7月10日,“航电632”缓缓驶入贵州乌江构皮滩水电站。船长田永斌的眼前,是260多米高的三级升船机。
江水在船身两侧轻轻拍打,溅起细碎水花,货船稳稳驶入闸室……
这是创造了6项“世界之最”的超级通航工程。
“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架通航渡槽,是世界上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构皮滩通航管理处通航管理科负责人蒋仕波如数家珍,“第二级升船机垂直提升就高达127米,相当于45层楼高,是目前世界上单级提升高度最高的升船机。”
2021年11月,14艘500吨级船队满载7000吨磷矿石从开阳港出发,顺利通过构皮滩3级升船机,标志着中断20多年的乌江航运全面复航。此后,这条“黄金水道”越来越忙,过闸货运量逐年稳定提升,为乌沿江磷石膏、水泥熟料、砂石及机械设备等大宗货物提供了一条低成本的出省通道。
2025年上半年,田永斌所在的贵州沿河乌江轮船有限责任公司货物运输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运输货物达到30.05万吨。这意味着,上半年该公司完成了568个航次,运输量同比增长25.2%,不仅刷新了自己的运输纪录,更树立起乌江水路运输发展的新标杆。
乌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贵州联通外界的航运要道。乌江天然落差2100多米,水能资源丰富,也是优良水电站坝址首选之地。21世纪初,乌江开建梯级水电站,奔腾的波涛被驯服,江面变得平静而缓慢。
受水电站闸坝碍航的影响,贵州乌江水运也从通江达海的长途运输变成了封闭河流的区间运输。与其它交通方式相比,水运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的比较优势。2012年,《贵州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修编,将水运作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一环。在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试运行前,乌江航道被大坝阻断,船舶只能通过公路水路周转“翻坝”。然而,“弃水择路”并不是最佳答案。2018年,随着构皮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工程建成,乌江干流通道“最后一颗纽扣”被解开,“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壮观场景在各种短视频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火速蹿红,令世人惊叹。
2023年,乌江集装箱首航。那一天,田永斌喜悦、兴奋:“我们跑船人忙起来,腰包也就鼓起来。”
依托构皮滩水电站的建成通航、乌江航道整治复航及“黔货出山,北入长江”的战略部署,沙湾港区应运而生。自2021年迎来第一艘500吨级船舶试航,到2023年2200立方米非洲进口“红木”运抵,沙湾,贵州第一个标准货运码头,见证了乌江进出口通道的诞生。今年,沙湾码头又迎来“中远海运——贵州港航”携手共建乌江集装箱物流新航线的首航,意味着“黔货出山”更高效,“海货入黔”更快捷。
今年上半年,乌江集装箱订舱业务的开通,又让企业实现了“一单制”“一票制”发货,有力降低了发运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成本。
贵州港航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李耘峰介绍,2024年,沙湾码头完成吞吐量37万吨。该港区的开通运营,乌江航线的主要运输力量——贵州乌江轮船公司运输量2024年也较2021年增长了4倍。
今天的贵州,离大海更近了。磷肥、精品石材、高钙石等“黔货”,沿乌江水路运抵重庆后,再由大吨位船舶转运出海。乌江黄金水道再扬帆,也让开磷集团、瓮福集团、思南石材厂、贵州钢绳厂等企业对乌江水运产生了十分旺盛且迫切的需求。
2024年12月,乌江航运扩能工程(乌江渡-龚滩段)开工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将航道提升至Ⅲ级标准,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并配套建设智能化航标系统及锚地设施。目前,乌江三级航道贵州段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按照“上下游同步通航”原则倒排进度,贵州段与重庆段有望同步建成、同步通航。待乌江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成时,千吨级船舶可畅行乌江、直达长江,运量更大,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