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翻开厚重的贵州交通史卷,在镌刻于群峰的足迹与沉淀于岁月的星辉之间,总有一群身影屹立如山:他们曾在“两路”天堑上浇筑理想,于“册三”险隘中拓印信念;在黔山云端架起彩虹,让千沟万壑化作通衢大道。他们当中,有以钢钎凿穿风雪,将青春嵌入悬崖绝壁的筑路人;有以精准驯服群山,用数据编织纵横经纬的测量员;有以法规织就秩序,让车水马龙皆成平安诗行的执法者;有以铁镐抚平道路,将裂痕熨作大地平章的护路员;有以仁心丈量生命,于疾苦中唤醒生命的医护者;有以粉笔耕耘希望,用匠心雕琢交通未来的教育家······当我们回望历史,看见的不仅是跋山涉水的壮举,更是一曲穿越时空的精神长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 bwin·必赢中国官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心用情推动全系统离退休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撷取这些银发如雪、丹心似火的经典故事,致敬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点燃薪火相传的炽热光芒,在 bwin·必赢中国官网官网开设“银龄先锋”专栏,深入挖掘离退休老同志队伍中的先进事迹,使那些掩埋于岁月长河里烈日下的鏖战、绝壁上的丈量、风雪中的守护、无影灯下的抗争、讲台上的孕育一一呈现,让耄耋之年的光芒,照亮万里通途;让永不褪色的初心,见证坚守的重量。
—— bwin·必赢中国官网离退休工作处
用脚步丈量公路,以赤诚铺就坦途
——记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王荣帮
初访王老时,他正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阳光洒落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让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多了几分惆怅。回顾王老的一生,四十余张沉甸甸的奖状与证书是最好的见证——“五好职工”“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这些荣誉像路标,标记着他三十五载与公路共生的岁月。而这一切,都始于1956年那个炽热的夏天。
青春无悔:赤子之心踏上筑路征程
1956年6月,当册亨至八渡公路改建的招工队伍来到村里时,20岁的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报名参加修路队。彼时,村里老人对修路避之不及,他们说:“修建公路是个脏活累活,往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加之修建安(龙)八(渡)公路的惨痛记忆:数万民工在恶劣环境下劳作,瘴疠横行,缺医少药,伤亡惨重。
“那是旧社会的事了!要想农村富裕就得先修路。”王荣帮有自己的主见,他坚信,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自己的家园,修桥铺路是为了造福百姓,绝不会重蹈覆辙。怀着“为国修路、为民造福”的朴素信念,他约上几个伙伴,毅然加入了筑路大军。这一去,便与公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风雨兼程:公路生涯里的坚守本色
1966年6月,王荣帮从交通政训班结业,被派往兴仁段协助工作,在那个主要依靠人力的年代,身高力壮的他是出了名的“干活能手”。一把30来斤的洋铲,一把2尺长的洋镐,在他手中挥舞自如。他从不惜力,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养护一线,扬起的铁铲带着风,挥落的洋镐砸出坑,汗水浸透的衣衫从未干透,一直默默守护着公路的畅通。
后来,王荣帮调到安龙公路养护段,并担任了龙广道班班长。此时,他的家庭正面临困难:爱人患有淋巴结核,持续高烧和营养不良导致视神经萎缩,需要人照顾。可他并没有向组织申请去离家更近的普坪道班,而是选择想办法克服家庭困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道班的工作中。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感染了道班的每一位同志,在他的带领下,全班齐心协力,年底所管养的19公里公路,好路率达到了74%。要知道,在当时道路等级低、生产工具落后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实干担当:攻坚克难的典范
王荣帮不仅吃苦耐劳,更以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担当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1987年末,省公路局检查发现普坪道班管养的16公里路段状况差,竟无一段“良等路”,时任省公路局长请王荣帮去普坪道班重振这面曾经的先进旗帜。
王荣帮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面对严峻局面,王荣帮没有退缩。他上任后,首先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狠抓出工出勤率,强调科学养路,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班长,他身先士卒,带头挥舞着沉重的洋铲洋镐,与工友们一起起砂石、填深坑,硬是将崎岖难行的路段一点点变得平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志干劲十足,路况迅速改善。年终时,普坪道班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答卷:好路率跃升至75%,普坪道班也被评为“文明道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廉洁奉公:砂石堆里见真章
王荣帮曾长期负责砂石收方计价工作。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个容易“揩油”的岗位。然而,王荣帮坚持原则,铁面无私。收方时,严格执行“道班、备砂工、收方人三方验收”制度,杜绝任何暗箱操作的可能。他坚持用堆方丈量的方法计算砂石量,一丝不苟,严格把控砂石规格质量,绝不因人情关系而放松标准。他拒绝一切吃请和回扣,对待亲友与其他供料者一视同仁。
仅在1985年至1988年的四年间,他奔波于公路沿线的行程超过了12000公里,验收各种规格砂石30000多立方米。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他做到了账目清晰,分毫不差,从未出过差错,更未为自己谋取过一分私利。他的职业操守,如同一块无瑕的美玉,赢得了所有人的由衷敬重,这份廉洁,也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生辉。安龙段原党支部书记、退休职工谭国斌说,他是一个好同志,对党忠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感恩奋进:人民殿堂里的养路工心声
1980年8月,王荣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谈及入党,他满怀感恩:“如果没有党的倾力指挥、倾力指导、倾力要求,哪里会有今天的社会主义,我能取得一点成绩,获得一些荣誉,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是组织信任我,给了我平台,让我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让我的人生有了价值。”他深情地说:“从来没有哪个政党像共产党这样,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我虽然退休多年,党组织从来没有忘记我,经常关心慰问,让我非常感动。”1988年3月,王荣帮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是对他35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最高褒奖,也是贵州省万余名养路工人的骄傲。
王荣帮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现场
从养路工到道班班长,再到片区长,他深知自己是基层养路工人的代表,在神圣的履职过程中,他谨慎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将基层的声音带到了国家最高议事殿堂。他关注公路建设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的矛盾;反映道班工人及家属在吃水、用电、就医以及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呼吁改善道班工人的福利待遇;关心扶贫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方向……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饱含着对贵州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沉的爱,寄托着他对家乡后发赶超、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殷切期望。
薪火相传:老公路人的深情寄语
如今,王荣帮同志已到高龄,但他依然心系公路事业。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贵州交通的巨大变迁时,这位见证了贵州公路从通到畅,从畅到优,贵州公路人用万桥飞架填平了天堑沟壑,把高原化为了“平原”的老公路人,激动地心情难以言表,最终只化作了四个沉甸甸的字:“翻天覆地!”这简单的词语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公路人艰辛的付出,镌刻着在党的领导下贵州交通事业的腾飞轨迹,也饱含着一位老公路人无与伦比的自豪。
当问及对年轻一代公路人有什么期望时,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生活学习条件好,文化水平高。希望你们一定要珍惜国家创造的好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让咱们的公路事业更上一层楼!”
王荣帮同志三十五载的公路生涯,是“以路为业,以班为家,甘当路石”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他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黔西南的公路建设与养护事业。他的故事,如同一块坚实的铺路石,深深嵌入贵州公路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