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中国官网

白云升处衢道通

发布日期:2023-11-21 14:54 作者:李友华 来源: 贵州是平的——文学征文获奖作品二等奖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平塘没有一条柏油路,人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都要靠人挑马驮从外地运进来。

1956 年 1 月 31 日,对平塘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一辆 703357号 3 吨加力美式小道奇车从独山开到平塘,这是进入平塘境内的第一辆汽车,从此平塘结束了不通汽车的历史。

时光拂过平塘,弹指一挥间。从当年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如今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一日千里的高速路,从出行靠双脚、靠马车到现在出门就上车,平塘交通建设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大蜕变,在她华丽转身的后面,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册三公路的变迁

筑路意志坚,

扛起大道上青天。

踏碎了云朵,

踢倒了山尖。

不管车马来多快,

总在我后边。

这是当年镌刻在册三公路(今国道 G552 线)平塘县境内平里河沙坪垭口摩崖上的诗,落款是 1958 年。

时光荏苒,斑驳的崖壁已被岁月浸染成黛青色,可是字迹仍清晰可辨,就是这些建设者,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和意志,硬是把册三大道“扛”上了“青天”。

“平塘大桥宽又平,过桥想起申开明,不怕困难和危险,牺牲自己为人民。”

这是当地群众为纪念修册三公路在平塘上梭大桥牺牲的申开明技术员而编唱的山歌。

1958 年,由于国家战略的需要,贵州在南部修筑了册三公路。册三公路西起贵州册亨县,东至广西三江县,是 20 世纪贵州南端经广西的交通干道,也是贵州省公路的南出口。全长 700 多公里,有五分之四穿越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其中,平塘县平里河沙坪垭口这段路最为险峻,且被称作册三公路的“咽喉工程”,这是平塘县第一条建制最完整、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公路。

“那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修路的机械,锄头、撮箕、洋镐、钢钎、大锤、手推车就是我们的‘大型工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我们当年修路的真实写照。”曾经参加过册三公路建设的老工人黄通明如是说。

“筑路的工人大部分是当年修川藏公路转战来的,他们有的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李兴胜、申开明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自己盖工棚,砍来树干搭个‘人’字形窝棚盖上树叶、茅草这就是我们的住处,晚上下雨,淋得像落汤鸡是家常便饭。那时虽然苦,可是大家整天乐呵呵的,一心只想早日把路修好,工地上插满红旗,所有的人都激情高涨,修路用的钢钎三个月下来磨得只剩两尺长。为了赶工期,我们经常打夜战,夜间施工没有灯就砍坡上的青㭎柴来烧,一堆堆火光把黑夜照得通明。生活条件差,半个月能吃上一顿肉就很不错了。

“平里河垭口段是册三公路最为艰险的一段。公路穿越在悬崖峭壁与深沟河谷之间。都是坚硬的花岗岩,工人们拿着钢钎、大锤用绳子拴住腰杆吊到半山腰打炮眼,这是很危险的工作。地势陡峭,掌钎的人必须站稳,打大锤的人更是一点也不能动,否则一锤下去砸歪了,那就是要命的事情。工地上就曾经出过这样的事故:一个掌钎工人脚下的石头突然松动了,他的脚悬了空,身子一下子就往下沉,抡锤的工人正好抡着大锤往下砸,当时那个场景太惨了,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谁都不愿意再提起这件事。

“掏瞎炮也是最危险的工作,一次,我和一个工人去掏瞎炮。我年纪小,他叫我站远点,我躲在一块大石头后边看着他,掏着掏着,瞎炮突然响了,他当场被炸得面目全非,一个活生生的人转眼就没了,要不是他叫我往后站,我也肯定没命了,现在想起来都还害怕。修这段路死了十几个人,他们有的是被锋利的石头磨断绳子摔下陡崖的,还有的是被压路的石牛碾死的,上万斤的石牛顺着斜坡往下碾,巨大的惯性当时就把人压在地上,救都没法救。死的如果是近处的民工,就运回家去安葬;外地的路途远,遗体没法运回去,指挥部把他们就地安葬在公路附近。据统计,共有 200 余人为修建册三公路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刻在沙坪垭口的那首诗就是我们当时筑路生活的缩影。特别是前两句,成了大家的口头禅。后来指挥部把它刻在摩崖上,它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

这,不仅仅是黄通明的记忆,更是平塘公路建设史上一段难忘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更迭,平塘的公路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册三公路从碎石路面升级到二级沥青公路,当时的公路和现在的公路质量已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一名年轻的公路人,我们要把前辈们‘扛起大道上青天’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把公路养护好。”平塘县交通局公路养护段职工何小波的话说出了青年一代公路人的心声。

一条修了 18 年的“天路”

“有女不嫁冗阶郎,搭个窝窝就是房。整年只收一月粮,一年难得赶回场。”

这段顺口溜是 20 年前人们对牙舟镇冗阶组的描述。

冗阶组海拔 1200 多米,地势险要、交通极为不便。由于山路陡峭,一只肥猪无法整只被运出大山,人们只好将猪砍成几大块挑出去卖。修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路,成了冗阶民众最大的夙愿。1998 年,时任冗阶组组长的王长武决定带领群众自筹资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没有钱,村民们就外出打工,干着最累的活,省吃俭用攒下钱又回来修路。一条不足 4 公里的乡村路,修了停,停了又修,整整修了 18 个春秋。王长武的妻子就是因病没钱医治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

其中的艰难和困苦不言而喻。

冗阶组群众不等不靠的坚韧感动了社会,在政府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2017 年 1 月,这条盘绕在悬崖峭壁间的 3.9 公里的“天路”终于修通了,平坦的道路结束了村民们祖祖辈辈肩挑背驮、翻山越岭的历史。

路通了,群众有了盼头。2020 年,村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闯出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示范、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子。“现在路修通了,群众的腰包鼓了,学生读书和老人看病也更加方便了,18 年修通这条路,值得!”面对记者的采访,村委会主任王长武感慨万千。

18 年的努力,村民们实现了从“贫”到“平”的转变,“天路”成了村民们发展经济的幸福路。

高速路带来的幸福感

“平罗高速最初的设计线路不经过克度镇(中国 500 米口径球射电望远镜FAST 建设地、平塘天文小镇、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天文体验馆、大射电观景台等一系列科普研学旅游设施都设在克度镇)。最初的设计投资少、造价低,对建设方来说是好事,但是对推动平塘地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不大。当时我任平塘县高速公路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得知这个信息,我们找到贵州省公路局平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陈述了我们的观点,提出了我们的要求和方案,经过平塘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努力和指挥部的力争,对方同意了我们的建议,最终拿出最适合双方利益的线路方案。修改后的线路连接了沿线 6 个乡镇的文化旅游景点,对平塘县的经济、旅游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笔者的采访,时任平塘县高速公路指挥部副指挥长杨正举侃侃而谈。

“高速公路建设给平塘带来最为明显的改变是交通大环境的改变,村村通、组组通、连户路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和生产条件,也是脱贫攻坚给老百姓带来的最大成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今老百姓自己集资在田间修了机耕路,把连户路连接了起来,大大方便了犁田机、收割机的使用。以前农忙时,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要请假回家插秧打米,如今有了农业机械化,只要半天时间就可以把以前需要十几天才能完成的农活干完了,解放了生产力,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看到公路沿线的老百姓富了,我的心里无比高兴,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高速路的施工建设,但是这成就中有我和大家的付出。”时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昌杰的话里溢出的是满满的幸福。

平罗高速全面打通了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州的断头路,与银百、厦蓉、汕昆等高速公路衔接,与全国高速路网连成一片,形成贵州南部地区横向连接的运输大通道,是西南地区连接中国 - 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区的快速通道。

平罗高速通车后,最受益的就是群众。他们地里的蔬菜水果和当地的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及时销往各地,克度镇、塘边镇的百香果,甲茶镇、马场一带的火龙果和精品李子,平里河、平塘县城附近的苗二河、新寨一带的精品桃子,这些出山的“黔货”源源不断销往外地,便利的交通给沿途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可观的收益。

峡谷上的“天空之桥”

2019 年 12 月 30 日,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竣工通车,这一天将在平塘县公路建设史上落下厚重的一笔。

平塘特大桥位于槽渡河大峡谷之上,是余庆—安龙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主塔 332 米,相当于 110 层楼房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桥塔。远眺大桥,三座桥塔犹如金光闪闪的巨型钻石镶嵌在峡谷中,蔚为壮观。桥上车流如梭,宽阔整洁的桥面如一道白带横亘在青山白云之上,老百姓称之为“天桥”。大桥通车后,平塘到罗甸的通行时间从 3 个半小时缩短至 1 个半小时。

“过去回一趟老家需要两三个小时,到家后满身满脸的尘土,那时我就想,要是山间架一座大桥直接通往家该多好。而如今回家,最多 30 分钟就到家了,没想到当初的那个愿望真的变成了现实,‘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神话就发生在自己的眼前。每次驾车过特大桥,感觉就是在云端里飞,我的心里特别舒坦。”

提起高速公路的快捷,县交通局职工李昌杰幸福满满。

“在大桥建设中的 1000 多个日日夜夜,我和我们团队的‘攀登者’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双手架起了一座壮丽的‘天空之桥’。如今,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平塘特大桥的雄姿和报道,我的心里都格外激动,曾经的建设经历和自豪感也会不自觉地涌上心头,想到自己能参与这项世界级的桥梁工程建设,我感到特别的幸运。”提起特大桥的施工建设,年轻的中交二公司平罗高速公路项目经理助理贺卢卢的脸上充满自豪。

天空之桥服务区,展现了“交旅融合”的特色,这里配套修建了桥梁博物馆、观景酒店、特大桥观景台和房车停车场,将高速公路单一的出行功能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转变。

依托平罗高速的地理优势,平塘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大门。天空之桥观光服务区串联起平塘“三天”(天眼、天书、天坑)等景点,并以打造平塘第四项“天”的品牌效应,将其纳入平塘县全域旅游业态,将周边民族风情浓郁的甲茶、掌布景区连成一片,成为推动周边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的载体。同时,还可将黔西南州的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以及黔南州的荔波大小七孔、漳江 - 茂兰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等知名景区景点串珠成线。交旅融合带动了高速沿线乡镇经济、农业产业等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发展。航拍的镜头里,两座世界级大桥——平塘特大桥和大小井特大桥如长虹一般横跨在青山绿水之间,10 分钟的坦途替代了昔日盘山公路 1 个小时的行程,一座座桥梁和隧道将沿途的美景串联在了一起。

夜幕下,服务区灯光闪烁,宛若天上的街市;塔尖上的灯光,如镶嵌在深山里的夜明珠熠熠生辉。

“远眺轻盈燕展翅,近观大道入云中。”这是人们对平塘特大桥的赞美之词,也是对建设者的赞美。正是他们,用“扛起大道上青天”的精神,让平塘特大桥成为贵州交通版图上又一处新的地标,成为贵州全域旅游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小康路托起新希望

“感谢政府给我们修的通村路、通组路、连户路,共产党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走进大塘镇羊方村,听到最多的就是群众说的这句话。

羊方村村委会与镇政府所在地直线距离不超过 3 公里,可是中间隔着一条大峡谷,是典型的“对面喊得应,走路要半天”的地形,一上一下的路程竟要耗去两个小时左右。要是雨季涨河水,村民们只能“望河兴叹”,通了乡村路后,村民们坐车到镇上赶场就 20 来分钟。

曾经,被列入贵州省 20 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大塘镇,坑洼的土路不仅锁住了村民们的“出路”,也锁住了人们发展的“财路”,成了所有大塘人心中难以跨越的“大山”,如今,一条条通村路为群众筑起了致富路。

大塘镇胜安村岜油组风景宜人,进村道路宽阔、整洁。但在 5 年前,一条盘山蜿蜒的小路是寨子与外界联通的唯一通道。“以前我们这里都是土路,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活了这么大年纪,没想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我要再活上几年看看好光景。”看着变得越来越美丽的寨子,90 多岁的老人罗天云由衷的高兴。

掌布镇田坝村十组与惠水县毗邻,是镇上最边远的一个村民组,虽然门前有河,且土地肥沃,但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却因长期道路不通吃够了苦头。

2005 年,为改变路况,村民王昌海和几个年轻人号召全组村民一起,自筹资金在石山上挖出了一条 3.5 公里的毛坯路。路虽然通了,但因为路面凹凸不平,还是难以行走。2017 年,掌布镇开始施行“组组通”项目,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硬化了路面,不仅方便了寨子里的孩子上学,当地群众还依托便利的交通,发展起了果树种植产业。“目前我们发展有 50 多亩(1 亩约等于 666.67 平方米)刺梨、10 多亩板蓝根和 10 亩园杆茶,通组路真的是我们的致富路、幸福路。”王昌海感激地说道。

者密镇四寨坝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和,拥有 4400 余亩良田,是平塘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但由于主要交通道路破损严重,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20 年 8 月,者密镇与平塘县交通运输局沟通协调,启动了路面升级改造工程。同年 12 月顺利通车。平整宽敞的沥青路为当地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道路的改善对我们发展农业蔬菜帮助太大了。节省了运输时间,蔬菜质量也有了保障。”者密镇贵州丽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种植负责人林华高兴地说道。

道路通了,群众富了。

牙舟镇陈家湾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过去仅有一条泥土路,种出的农产品只能靠人背马驮,全村 400 多户,其中超一半人家是贫困户。因为没有像样的产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村里有劳动力的人家大都外出务工,几乎成了“空壳村”。2017 年,依托脱贫攻坚村党支部启动“组组通”硬化路建设,5 条共 12.5公里的“组组通”打通了陈家湾村发展的“任督二脉”。路建好了,陈家湾村农业产业也步入了快车道。全村依托路网,整合特色产业布局,发展稻田养鱼、葛根种植、肉兔养殖,产业覆盖全村群众。扶贫工作队帮助村民发展生猪养殖、中华蜂养殖、葛根种植、蔬菜种植等产业,全村七成以上的青壮劳力留了下来。他们一边发展产业,一边建设新家,如今一栋栋漂亮的“别墅”和一辆辆新轿车成了陈家湾的一景。

坦途连起幸福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18 年 6 月,乌当羊昌至平塘的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评估会在贵阳召开。乌当羊昌至平塘高速的建成,意味着平塘县城将变成高速十字路口:东有独平高速;西面是平罗高速;北面为乌当羊昌至平塘高速(待建);南面有平塘至天峨高速(在建)。

如今,平塘县已经形成了镇与镇相通、村与村相连、县乡村道与国省道连接贯通、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通村路对完善平塘县公路路网结构、加快平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加大集中地区交通扶贫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0 年 9 月,平塘到广西天峨的高速开工建设,平天高速完善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区域高速公路网,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加快了平塘地方经济发展。自此,平塘县通往县内景区道路、景区环线、旅游步道及内外交通血脉畅通无阻,通往外域的交通出口更加便利,全县已初步构建旅游、物流出口的交通大格局。“一日千里”不再是神话,“地无三尺平”也将永远成为历史。

如今,一条条通组公路,纵横交错在大山深处,横亘在丛林山水之间,高速路、快速省道、通村路、通组路、连户路宛如一条条玉带把大大小小的村落如珍珠般连在一起,串联起的不仅仅是沿途的好风景,同时也串联起了百姓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折叠

角色模式

返回顶部

新葡京博彩 太阳城娱乐 雷火电竞 LOL官方投注平台 沙巴体育